嬰幼兒專欄
單側聽損兒童在語言及學業表現
一. 語言-言語表現
嬰幼兒階段
- 對於第一個雙字詞片語/聽覺行為/語言前期發聲,發展較為遲緩.
學齡前兒童
- 4-6歲語言發展較正常兒童遲緩
- 溝通,運動技巧,適應性等行為分數較低. (輕度UHL與正常兒童相比)
- 溝通發展:連續追蹤後發現僅有CHILD分數在3~4歲時較差.
學齡兒童
- 在語型/句法/口語上,極重度的UHL較正常兒童分數低.
- 對於短期以及工作記憶力則具有相同表現
- UHL有高比率接受語言治療(42%)
- 整體口語能力較差
二. 教育成效
- 教育以及行為問題
- 22-59% UHL需要其他協助
- 24-35% UHL學業失敗,高於正常兒童(3%)8倍
- 與聽力正常的手足相比較,個人教育計畫存在較高風險
三. 行為表現
- 24% 具有學業問題或執行功能困難
- ~50% 持續3年個別教育計畫
- 幼童~青少年:
- 語言表現會隨年齡進步,但是聽力正常者會進步較多
- 認知部分,UHL沒有明顯進步,但是聽力正常者會隨年齡進步
四. 生活品質
- 透過問卷調查兒童以及青少年,比較正常聽力,單側聽損以及雙側聽損
結論
1. 語言言語結果
- 單側聽損的嬰幼兒及習語前幼童在語言前期行為,語言以及言語都較為遲緩
- 有些學童可能有語言或言語遲緩
- 語言會隨著時間進步,但無法追上手足
- 遲緩的危險因素:貧窮,低智能教育,男性,低智商,聽力嚴重度
2. 教育結果
- 較高的學業挫敗
- 需要較多的教育協助(IEP)
- 較多的行為問題
- 學業較差
- 教育的危險因素:低IQ/貧窮,父母教育/重度至極重度聽損
3. 利用MRI研究大腦內部連結
- 了解UHL如何影響神經發展對於語言認知以及執行功能
- 發現在網絡連結以及任務階段控制都有不同
- 對於某些高指令皮質功能會受到UHL影響
- 例如利用視覺,語言以及運動區域增加內心演練(可幫助改善信心及增強自控).
- 可能可以用來解釋UHL孩童某些教育或行為的問題
總結:
- UHL兒童有高比例的接受語言治療(接近50%)
- 嬰幼兒至孩童具有語言發展遲緩,個別差異性很大
- 在口語IQ差異部分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嚴重